首页 > 技术 > 养殖饲料 > 正文

成本上涨理由不足,专家呼吁政府干预牛奶提价

来源:养殖饲料   2018-07-19

  "两盒牛奶,以前一个月订购价是144元,现在涨到了155元。" 
   
  清晨,家住上海真如的孙先生打开家门口的光明奶箱,早餐喝鲜奶是他和太太多年来养成的习惯,但他发现,这两天牛奶突然涨价了,200毫升装的光明鲜牛奶从2.4元一瓶涨到了2.5元。对于牛奶涨价,孙先生颇感无奈:"虽然涨了但还是得喝啊,听说下个月还要涨。" 
   
  日前,伊利、蒙牛、光明、三元等乳业巨头证实,近一个月来已相继对旗下部分产品提价,终端价格涨幅达4%-10%,其中包括液态奶和酸奶。至于提价原因,各家企业异口同声:奶源、糖等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。 
   
  然而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,原料成本上涨只是企业提价的幌子,尤其是利润较高的鲜牛奶(又称巴氏奶),提价10%"没道理"。更有人士呼吁,政府应该对部分乳制品的涨价进行干预,尤其是具有地域垄断性质的鲜牛奶(又称巴氏奶)。 
   
  提价4%-10% 
   
  《每日经济新闻》从乳企获悉,伊利最近对部分产品加价3%至4%,加价产品涉及液态奶和酸奶;蒙牛从10月起,便对个别产品下发过提价通知;光明乳业一个月前也已开始下发对部分产品的加价通知,幅度约2%。 
   
  而在终端市场,记者看到,250毫升到1000毫升装的光明鲜奶零售价格上涨了0.4元到1元不等,蒙牛特仑苏250毫升12盒装从49元涨到了54元。435毫升装的味全优酸乳从5.1元涨到了5.8元一瓶。乳制品终端涨幅在4%-10%。 
   
  不过,此轮奶制品涨价的脚步似乎并没有就此停止。有报道援引光明内部人士的话称,12月1日起,光明还会再进行一次调价,届时,光明新鲜屋送货上门的220毫升装,由2元提到2.1元,980毫升装由8.6元涨到8.9元;光明特浓950毫升由9.5元涨到9.9元;儿童系列、功能牛奶系列则上浮0.1元到0.4元不等。不过该消息尚未得到光明官方的证实。 
   
  成本上涨理由遭质疑 
   
  如今,消费者面对涨价已几近麻木,而"原料成本上涨"似乎也早已被众多企业视为最理所当然的提价理由。据了解,进入下半年以来,占据乳制品80%以上成本的原料奶、白糖价格大幅上涨,据记者了解,目前原料奶收购价在3.1元-3.3元/公斤,与去年同期的2.2-2.3元/公斤相比,涨幅超过30%;白糖价格也从去年4100元/吨涨到了目前的7000元/吨。 
   
  乳业专家王丁棉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表示:"时值年底,通常乳企是要打折促销的,他们今年选择这个时间涨价,应该是没有别的方式消化上涨成本了。此次提价不止广东,国内多个省市都在提价。跟近几年来洋奶粉每年提价15%以上不同,国内乳企此次涨价在合理范围之内。" 
   
  而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,成本上升分明是乳企提价的幌子。 

    "3.1元-3.3元这个价格其实在三聚氰胺事件前就达到过,当时并没有乳企涨价,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,大量原奶无人收购,各地出现严重倒奶现象,原奶收购价一路下跌,直到2.2元左右,然而,当时乳企们却没有一个因为原料成本的下降而下调乳制品价格,反而是一涨又涨,以至于2008年、2009年期间,虽然各大乳企的销售额下降了,但利润却上升了。"多年从事乳制品生产经营、上海壹言商务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汤志庆认为,目前原奶价格的上涨,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是原奶价格恢复到三聚氰胺前的正常水平,而不能算是企业成本上升。"既然三聚氰胺前原料奶价格和现在一样都没涨价,现在又凭什么涨?"汤志庆提出质疑。 
   
  他认为,因糖价大幅上涨,酸奶适当提价是可以理解的,但酸奶里糖含量大约也只有2-3%,因此涨幅在3%左右才算合理,而液态奶也跟着涨价则没有道理,尤其是巴氏奶。 
   
  "与常温奶相比,巴氏奶的利润较高,毛利率大约在35%左右,净利润约10%。"汤志庆透露,"上海的巴氏奶市场几乎已被光明垄断,而’鲜奶送到家’这块市场更是100%被光明占领。"他呼吁政府应对乳制品提价进行干预,尤其具有区域垄断性质的产品。 

成本上涨理由不足,专家呼吁政府干预牛奶提价

https://www.yangzhi12.com/js/40580/

推荐访问:政府干预理论
最新文章

上一篇:西南首个奶牛生产性能研究中心建成

下一篇:奶价涨奶农奶企却利薄,记者调查破“怪圈”

Copyright © 2017 养殖致富网 All Rights Reserved

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